空氣污染嚴重,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催熱了空氣凈化器市場。然而,一些缺乏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企業商家,利用消費者專業知識缺乏等特點,大肆進行虛假宣傳,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理應嚴加整治。
空氣凈化器市場火爆,反映了百姓的需求。作為消費者,在選購各種空氣凈化產品的時候,不妨多留個心眼,多點主見,不能聽信商家的一面之詞。針對目前空氣凈化器市場出現的種種亂象,監管部門也應及時發力。
節能周現場有幾十家空氣凈化器廠家參加展銷,筆者發現,每個凈化器品牌上都會明顯標識“PM2.5去除率”等數據,但是產生這些數據的檢測環境基本都是用很小的字體標識在宣傳頁最底部等不顯眼位置,而且展銷人員并不解釋這些去除率數據產生的檢測環境。消費者也很難了解凈化器的真正效率。
現場的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專家表示,去年消保委曾就空氣凈化器進行過調查,其中22個品牌檢測報告顯示大部分所謂的“99%去除率”等廣告宣傳詞并不靠譜,有些品牌在凈化器的潔凈空氣量(CADR)及與其對應的適用面積上和實際有出入。而且可供消費者參考的重要數據往往漏標、虛標或模糊標識。
有的空氣凈化器宣傳時稱有凈化甲醛的效果,凈化率在10%左右,專家指出,“其實甲醛在自然中的衰減率為8%左右。也就是說這款凈化器其實基本沒有甲醛凈化的功能。”
在我們的生活中,周邊時刻都含有污染物產生,例如皮屑、煮食的氣味、細菌、真菌孢子和甲醛、病毒、塵埃、塵螨、煙塵和花粉,這些污染物會危害我們和家人的健康。